中国自然保护区已普及应用红外相机 但缺乏高效管理

作者:中科图新 2019-06-14 来源:中科图新

  1992年陕西长青保护区发现野生棕色大熊猫,这是否孤例?在野外,虎豹喷过尿液的地方,别的动物是否就不敢靠近?红鬣羚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,中国境内有吗……这一个个有关野生动物的疑问,现在已经由红外相机提供了答案。

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司巡视员严旬表示,近些年,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在中国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得到普及应用,目前全国约80%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安装红外相机,实现了对自然生境下野生动物野外生存状况的跟踪,拍摄到的大量影像揭示了众多行踪诡秘的野生动物的珍贵信息,包括个体数量、种群分布、生态行为等等,这些信息都是人们以往很难了解和掌握的。同时,一些照片等影像资料极具美学价值,深受公众喜爱。

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动物

  红外相机技术因其具有准确性、长期性、隐蔽性和无损伤性等独特优势,极大补充了传统调查方法的缺点,逐步成了当前野生动物调查和研究中重要手段。严旬在现场介绍,目前全国80%左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安装了红外相机,实现了对自然生境下野生动物野外生存状况的跟踪,对智能化自然资源监测、评估和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但目前在使用红外相机自然保护区中,还是存在一些痛点和难题。

  1. 红外相机放置计划不强
  2. 相机布放位置、时间与回收随意性大
  3. 空白图像筛选工作量大

  因此,各使用红外相机的自然保护区,亟需一个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管理系统。

红外相机管理系统

  这个管理系统需要以下的功能:

  1. 底图包含地形图、卫星图、水系图等多种地图,并能自由切换、叠加查看等
  2. 红外相机布局管理系统
  3. 照片自动识别,排除空白照片。
  4. 照片管理系统
  5. 统计、分析、汇总系统

  这样的一个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动物识别管理系统,才能够将大量的照片人工识别工作解放出来,才能够推动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使用的工作效能,更好的保护好环境。